免费咨询热线:180-2491-5557

2019两会:为人工智能立法

2019全国“两会”如期举行。会上,人工智能作为一个新兴行业,可谓风头无两。

 

人工智能热度不减

去年“两会”,总理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新一代人工智能研发应用,发展智能产业,拓展智能生活。人工智能升至国家战略高度。

今年“两会”,人工智能热度只增不减。一方面,不仅有AI主播被应用于两会报道,而且随着互联网和科技大佬们提案的相继出炉,人工智能的技术应用成为瞩目焦点。百度CEO李彦宏,看好自动驾驶和AI医疗;腾讯CEO马化腾,建议发挥社会力量,加强中国关键核心技术与基础科学研究;网易CEO丁磊,建议创新智能教育,助推城乡教育公平。这些都表明人工智能是时下最火的热门话题。

 

另一方面,通过分析搜索热度我们发现,人工智能近年来都保持在较高的被关注水平上,整体日均值为5537,即在过去三年时间内,人工智能的搜索点击量日均可达5537次。随着当前人工智能的应用语音识别、图像识别、人脸识别等技术渐渐融入我们的日常生活,人工智能在2018年全年的搜索热度都是处于较高水平的。

 

为人工智能立法

在全国两会上,不少代表认为,需平衡创新激励与风险规制,建议通过立法规范应用过程。致公党上海市委专职副主委邵志清代表表示,当社会行为主体中出现“人工智能”这个新门类,应该明确人工智能与自然人的行为划分。当人工智能“犯了错”,智能机器人的使用者、制造者和机器人本身都要承担相应责任,但这些法律责任应进行严格的区分。

 

2015年7月曾发生德国大众公司的机器人“杀人事件”,一名工作人员被正在安装的机器人突然抓起重重摔向金属板而不治身亡。邵志清认为,“传统刑法领域只有自然人才是刑法规制的主体,然而在人工智能应用场景下,很多机器成为了主体。”现有法律已经难以规范此类问题,需要对人工智能的应用场景管理进行立法。他建议,人工智能应用场景的管理应重点围绕伦理道德、资源获取、主体认定、行为认定、责任划分等方面进行立法,让人工智能服务造福而不是困扰危害人类社会。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人们要在认识新技术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要对其危害一面作精准研判,并妥善应对,如此方可充分用其利而消其害。

 

对此,早在1950年出版的美国著名科幻小说家艾萨克·阿西莫夫撰写的《我,机器人》小说中,就提出了著名的“机器人三大定律”:第一定律,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个体,或者目睹人类个体将遭受危险而袖手旁观;第二定律,机器人必须服从人给予它的命令,当该命令与第一定律冲突时例外;第三定律,机器人在不违反第一、第二定律的情况下要尽可能保护自己的生存。
 

 

总之,要让机器人完全处于人类的控制之下,以防止其出现越规行为。此后,这“三大定律”不断激发出对于人工智能安全性的新思考。

 

全国人大首场记者会传出信息:全国人大常委会已将一些与人工智能密切相关的立法项目,如数字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和修改科学技术进步法等,列入本届五年的立法规划;专门针对人工智能的立法,亦将列入抓紧研究项目。

 

这表明人工智能也将有法可依,在法制保障下更好地趋利避害,引导和规范新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更好的推动社会发展,为人民造福。

 

 

(消息来源于网络)


您的项目需求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