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费咨询热线:180-2491-5557

360小程序上线将打造怎样的场景?

微信开创小程序至今近三年,日活量上去了,使用时长却没突破;支付宝小程序紧跟其后推出,但目前为止已无过多动静;百度即将步入正轨,却黯然停更了浏览器;钉钉刚刚入局,背靠优质企业用户,但缺少大众用户支持。

 

这个时候360小程序的诞生或许将带来一次新的冲击。而其机会在于下沉、在于弥补手机的舒适度、在于与给开发者更大空间,从而跑出一条差异化甚至可以说是无人的快车道。

 

360公司于7月5日上线小程序平台,主要接口来自PC端360浏览器、360安全卫士,以及360移动端App。届时,360成为入局“小程序”的第四家互联网公司,同赛道上的其他竞争对手,还有微信App、百度客户端以及阿里钉钉。

割裂的场景如何重新链接?

 

越来越多的产品人会意识到:PC与移动端屏幕之间趋向“融合”。什么概念呢?可以理解为:无论什么场景,屏幕只是触达用户的信息载体,是工具,不是生产要素。

 

移动互联网代给用户新场景,能随时随地从手机屏幕获取信息,而一旦有条件使用PC,用户就会放下手机。所以,场景经常切换,用户会期待能够有“无痛衔接”的舒适感。

 

办公用PC,路上用手机,似乎已是大部分人的主流配置。数据上,微信PC端使用时长逐年增长。本质在于大屏幕总能带给人更好的信息体验,看着更舒适,自然而然获得沉浸感,更适合长时间、深度式信息,例如网课、视频直播。小屏更适合碎片化信息,例如在使用手机时,用户习惯于被突发社交资讯、推送内容吸引注意。

 

然而,过去“大屏生产,小屏消费”的说法渐渐不成立。越来越多的人用手机办公,用大屏互动消费。那么移动小屏最终会变为主流生产工具吗?而PC沦为消费娱乐之地吗?答案显然是是否定的。PC上的娱乐、学习、工作、消费的回流趋势明显,小程序或许是带动PC流量转化的机会。

用户只需“全场景”信息服务

 

回归到底层逻辑:用户需要的不是移动互联网,也不是手机,而是一种个性化信息服务。

 

2018年数据显示,微信小程序的日均使用时长7.5分钟,完全符合开发者预期的“用完就走”情景;与此同时,PC端微信月均时长逼近3000分钟,频次和时长均呈增长趋势。微信最早在移动端推广小程序,而电脑端微信却成了用户办公、社交的优先选择,时至今日,微信PC暂未有任何小程序相关动作,对于360来讲,或许是个窗口期。

 

另一方面,“微不足道”的小程序使用时长却是“高频交互”的另一体现。心里层面,用户不会担心打开一项应用投入过多不必要时间,「点开、退出」动作门槛不会有压力;需求层面,遇到实际问题,用户会主动唤起小程序会,事后顺手关闭。

 

这种无深度、低时长、高频次的场景,是移动端小程序的首选。而PC端,用户更需要深度、长时信息交互。如果保留低门槛的「点开、退出」动作,提供方便的登陆流程,可进一步发挥优势PC:大屏、高带宽、低延时、高响应,用户可以在「沉浸-高频」游走自由。例如,看视频时顺手回复下消息,炒股的间隙搜索资讯。

 

所以360小程序恰好在两个场景的「交集」处,应运而生。

 

PC上不求“爆款”,但要用起来舒服

 

目前来看,360小程序的开发门槛可能会和微信一样,并不算高。所以更多的开发者将目光放到核心问题上:如何分得流量?

 

类比微信小程序,其流量来源多元:公众号嵌入、内部搜索、二维码以及好友分享,裂变式增长甚至带出了几款现象级产品:飞机大战、跳一跳、抢票等。据统计,光是跳一跳,就“跳”出了上亿流量。

 

360小程序冷启动主渠道有二:软件内推和搜索推荐。可以看出360主打转化和激活固有用户,也就是在原有存量市场上进行“二次开发”。PC端小程序平台,围绕原有360浏览器等平台运行,优先为老用户提供“新习惯”。这类似于一个流量“重新洗牌”的过程,开发者与其绞尽脑汁设计爆款,不如深挖功能需求,为用户提供更沉浸的信息体验。

 

与微信不同的是,360还为小程序增加侧边栏文章推送、讯息提醒。开发者有权限调用消息API接口推送实时消息,例如小程序动态、好友信息、快递提醒。本质上,生活化程度越高,会有更大可能增加用户黏性。

 

(消息来源于网络)

您的项目需求

*请认真填写需求信息,我们会在24小时内与您取得联系。